[有此一說] 真的是環保不佳所以全球暖化嗎?---RE: 美麗的馬爾地夫將自地表消失, 已經有一座有人島嶼被海吞掉…
請不要忘記,前兩年非常的寒冷。並不是每年的冬天都那麼溫暖。
這些恐懼的資訊有些嚴重的問題,全球冰河有160,000條冰河,有約67,000條登記在案,只有少數被研究,研究超過五年的只有約79條,這樣怎麼知道真的有在融化?事實上有些冰河還愈來愈厚。
有人說吉力馬札羅山在融化,但事實上該山從1800年起就一直在融化,早在所謂「全球暖化」之前開始。
地球的環境原本就是不停的在消長變化,並不如一般人的認為,是個長期穩定的狀態,極地的冰冠長期觀察也都有消有長。海平面上升是自從「全新世」之後就沒有改變,每一百年上升 10 ~ 20 公分,6000年來就是一直如此,現在也沒有變快。事實上,南太平洋海平面還有下降。
以上資料都有論文可以查。
例如冰河數量那裡的資料,出處為:
H. Kieffer, er al., 2000, "New eyes in the sky measure glaciers and ice sheets," EOS, Transactions, American Geographysical Union 81: 265, 270-71. See also R.J. Braithwaite and Y. Zhang, "Relationshops betwee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glacier mass balance and climate," Journal of Glaciology 45 (2000): 456-62.
事實上海平面上升,從衛星空照圖來看,並沒有比較快,則可以查:
See, for example, http://www.csr.utexas.edu/gmsl/main.html . "Over the last century, global sea-level change has typically been estimated from tide gauge measurements by long-term averaging. Most recent estimates of global mean sea-level rise from tide gauge measurements range from 1.7 to 2.4 mm/yr" [that is, 6" to 9" every hundred years--MC].
Op. cit. Global mean sea-level rise as measured by satellite is 3.1 mm/yr for the last decade or slightly more than 12" a century. However, satellites show cosiderable variation. This the northern Pacific has risen, but the sourthern Pacific has fallen by several millimeters in recent year.
科學為的是「要檢驗人們的意見是否跟真實世界中的現象一樣」,而不能像「巫毒科學」那樣,為了支持自己的理論,只挑出符合假設的某些數據,而忽略其他跟假設不符的數據。要知道,現在某些不肖環保團體,就是利用巫毒科學在製造人們的恐懼,進而拿到大量的捐款跟贊助,研究一些實際上不存在的「巫毒現象」。
環保還是要做,但不應該做得沒頭沒腦,或只是為了沒有根據的恐懼而亂做,有時反而對環境有害。如果瑪爾地夫會消失,那真是個遺憾,但並非跟環保不佳有關。
-----Original Message-----
From:
Sent: Tuesday, December 26, 2006 4:58 PM
To: undisclosed-recipients:
Subject: 美麗的馬爾地夫將自地表消失, 已經有一座有人島嶼被海吞掉...
Dear All:
Merry X'mas! and Happy New Year!
今年的冬天很溫暖....一方面覺得終於不用去熱帶小島避冬, 一方面也覺得地球溫度暖化狀況真的已經越來越嚴重了.....
有人島嶼 首座被海吞掉
【聯合報∕編譯張佑生∕綜合外電報導】
2006.12.26 02:16 am
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,吞噬人類的生存空間,印度恆河三角洲的羅哈恰拉島(Lohachara)遭到海水永久淹沒,成為全球首座從地圖上消失的有人居住島嶼,上萬人被迫遷離。
更壞的消息還在後頭:科學家預計到二○二○年,當地還有十二座島嶼將被淹沒,七萬人流離失所。八年前,中華民國的太平洋友邦吉里巴斯的一個小島遭到淹沒,是全球第一座被永久淹沒的無人島。
英國「獨立報」、英國廣播公司以及印度的大小媒體,都報導了島嶼消失的新聞。恆河與雅魯藏布江匯流注入孟加拉灣的恆河(Sunderbans)三角洲,三角洲共有一○二座島嶼,科學家目前只能在地圖上標示出其中一百個,羅哈恰拉、蘇里恰班二島已經消失。
科學家原本預測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卡特雷特群島會在八年內消失,沒想到羅哈恰拉消失得更快,成為首座陸沉的有人島嶼。
恆河三角洲跨越印度及孟加拉兩國,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,以紅樹林和孟加拉虎聞名於世。哈茲拉是印度加爾各答賈達珀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,他對當地長達六年的觀測做成研究報告,送交印度政府轉呈「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」參考。
哈茲拉表示,全球暖化造成海岸更常氾濫、風雨更常侵蝕,更多海水湧向這些島嶼。孟加拉灣的相對平均水平線正以每年三點一四毫米的速度上升。長此以往,恆河三角洲百分之十五的島嶼將被淹沒。
海水吞噬島嶼的威力,居民記憶猶新。原本住在羅哈恰拉島的夏米拉一家四口,早在一九九○年代末期就發現海岸線不斷後退,心想家園早晚會被海水淹沒。噩夢成真時,全家搬到附近的薩加島。現在大約又有七千個羅哈恰拉島島民搬來和夏米拉一家做鄰居了。
哈茲拉的研究報告指出,如果政府不採取對策,薩加島上大約有二萬八千人很快將被迫搬走。
研究報告預估暖化效應對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金額,到二○二○年可能高達六十億印度盧比(約四十四億台幣)。
【2006/12/26 聯合報】
CNN新聞
馬爾地夫將自地表消失
CNN主播全球暖化現象明顯愈來愈嚴重,馬爾地夫因此擔心其國民將淪為氣候變化的難民。
CNN 主播 馬爾地夫由近一千兩百個珊瑚礁島組成,位於印度洋中,只比海平面高出幾英呎而已。根據賽斯‧多安的報導,這個國家恐將面臨消失的命運。
CNN 特派員 賽斯‧多安莎赫娜是一名潛水教練,她擔心自己的兒子尼克以後再也無法目睹她所看到的珊瑚礁。馬爾地夫這個國家擁有近一千兩百個小島,全都立基於珊瑚礁上,散布在印度南端外海。這些珊瑚礁吸引許多潛水人士來到此地,在該國的兩大產業裡——觀光業和漁業——也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。不過,有些人擔心珊瑚礁已經面臨危機……
潛水教練 莎赫娜‧阿里我們小時候,不必潛入水中,只要浮潛就可以看到很多東西——活珊瑚、巨大無比的桌面珊瑚,還有許多魚。現在就算游在珊瑚礁上方,也看不到那麼多東西。
CNN 特派員 賽斯‧多安珊瑚是一種生物,雖然頗具韌性,卻只能存活在特定溫度之下。聖嬰現象在幾年前導致這裡的海水溫度升高,於是許多珊瑚礁都因此白化。有些人擔心全球暖化現象還會造成更大的衝擊。從我們潛水所拍到的這些畫面,可以看到原本生氣蓬勃的珊瑚礁上的珊瑚都已經白化了。水溫如果持續居高不下,這些漂白的珊瑚就可能會死亡。
全球氣候變化平常聽起來只是個抽象概念,但當你潛入水中,親眼目睹這些被漂白的珊瑚,然後想像更巨大的影響發生在全球各地,而且愈來愈嚴重,你就能了解全球氣候變化是多麼真實的現象。拯救珊瑚以及承認全球暖化威脅的存在,是馬爾地夫總統及其內閣的首要任務。
他們擔心極地冰帽一旦溶解,海平面會上升,對地勢低漥的區域造成威脅。各國政府組成的氣候變化小組預測,海平面在本世紀末將可能升高八十八公分。對馬爾地夫的人民而言,這個數據實在令人恐慌,因為馬爾地夫大部分的國土只比海平面高不到兩公尺。最先受害的可能會是珊瑚這種自然的防衛圈。
政府首要發言人 默罕瑪德‧胡森‧沙里夫我們長期的預測,或者說長期的擔憂,便是馬爾地夫可能會完全遭到海 水淹沒。如此一來,我們全國人民就真的必須撤離這些島嶼,撤離我們的國家,從而成為所謂的「世界上首批環境難民」。
CNN 特派員 賽斯‧多安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雖然是漸進的,馬爾地夫卻可能是全球最早被迫必須面對這個問題的國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