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03-29

2007-03-21

[轉寄信, 趣味] FW: 他們留連網咖的原因


嗯……我看這不可能是真的,不然公安可能每天都要去那裡巡邏巡邏,生意怎麼做得下去呢?

哈!可能是中國電玩展或什麼促銷活動的畫面才對吧?(我也上過台灣版的電玩節目,就是搞這套 Show Girl 推銷遊戲的花樣……純粹趣味而已啦……



From:
To:
Subject: Fw: 他們留連網咖的原因......
Date: Tue, 20 Mar 2007 10:51:54 +0800

上海徐家匯,25塊一個小時,包廂35,貴賓包廂45,豪華貴賓包廂.... 可以

刷卡消費。
另外還有遊戲機房,遊戲機的價錢比網咖消費還高聽說裡面的三溫暖,是帝王般的
享受。進去就是上海第二大的舞廳,2樓是三溫暖,3樓是據說可以和上海浦東的金
碧輝煌夜總會一比的酒店,4樓是網咖,5樓是遊戲機,6樓是棋牌廳和餐廳,7樓
是保齡球,8~12樓是住宿客房,13樓是他們的辦公室,14樓是KTV,15
樓是健身房,在樓頂還是5000多平方無障礙露天溜冰場。
這個娛樂城怎麼樣?夠氣派吧!聽說每到晚上進出的小姐就像一間女子學校。多的
嚇人,漂亮的勾人。
看看才知道怎麼叫高檔
29 LCD液晶顯示器,豪華真皮沙發,美女專陪



(↑上面這一張女生的表情,與手放在臉上的樣子很 Sexy,我喜歡……)

2007-03-08

[產業消息] Google Analyze

前幾天因為 gibarman 提到部落格行銷的想法,我突然想到可能需要追蹤網頁使用狀況,無意中發現這個: Google Analyze(可自行轉換語系)

它可以幫忙做很多有意思的分析,不單單是簡單的流量檢視而已。例如:流量裡面,還可以區分是「參考連結」或者是「人類瀏覽」的資訊,以免把搜尋引擎之類的軟體,誤以為是有效瀏覽。甚至還做了關鍵字分析(搜尋哪些關鍵字的人,因此到了指定分析的網頁)、來自那個國家的讀者、每個網頁停留的時間……等等。

藉此,就可以得知諸如廣告頁、一般網頁的表現與效能,輔助決定網路行銷策略。


(最基本的分析,來自哪些國家,網頁被讀取了幾次)


(從那個國家的主機連結過來)


(網友搜尋了哪些字串之後,發現了此指定被追蹤分析的網站,因此點選進來看)

[產業消息] PS3 的虛擬世界

很久以前跟 H 公司想合作類似的案子,大概作了 1/4 的程度,就因為公司內部管理與整合不良,還有某「大蝨」的存在,搞得整個專案無疾而終!可惜!

現在看別人先做好了,也只有乾瞪眼,閃一邊耍子去的份兒了…… = ,, =

還有這個 Second Life ,超厲害的,24 小時就可以賺進美金 150 萬,折合新台幣將近 5,000 多萬……

要是當年的專案不要被那隻「大蝨」攪和,現在不知道至少有沒有人家 1/10 的光景就好,也爽翻了天!

聽說「大蝨」後來被抓到其他惡行把柄,已經被趕出 H 公司,但對我們的專案來說,也於事無補了。我們見狀況不對,比此「大蝨」還更早就離開 H 公司。

富爸爸說得好,經營公司的金三角,裡面的 5 層次內容,缺一不可。某一層來了隻「大蝨」寄生著,不亂才怪!


2007-03-05

[事業] 賣股票像是賣糖水--補充:集資 5,000 萬比 500 萬容易

原本顧慮篇幅的緣故,又覺得外面有很多書籍都有講到未上市公司的增資、股票買賣……等資訊,都寫得很不錯,想說就不必在此班門弄斧了。

但,既然有朋友有些疑問,又不一定有時間去翻這些書,我就試著用粗淺的方式略微解釋一下唄。

首先,公司(法人)決定事情,不是像小學班會或選舉投票那樣,一人一票,看誰票數多,而是都是看「該決策受到多少 % 股權的同意」。

所以,不管是幾個人(或誰)同意或反對,當一件事情有超過 50% 的股權投同意票,事情就被認定同意執行。

也就是說,假如一個人(或幾個人共同)擁有 51% 的股權,那他(或他們)說了什麼都算,別人,就算總共有 10,000 個股東反對都沒用

因此,就決定了增資時候的股票分配拉鋸戰。

我們可以很簡單的把股票買賣視作「買賣糖水」,而現金就是「原糖」。

一間公司的體質是否健全,以及擁有多少有形與無形資產,也就是所謂的「公司價值」,就決定了「泡糖水」的「調味水」的部分。

為了方便起見,我們把 1 股當作「1 杯」。

反正,市場上只允許你賣糖水(股票)。而且,你想要賣糖水,政府有一定的規定,他們會要求你的糖水要實在(糖水甜度相同,沒有毒素,味道正常),以免顧客受騙。

於是,他們就會檢查你公司有多少「原糖」(現金)、有多少的「調味水」(公司有形與無形價值)、還有多少「糖水」(股票)。


如果要一杯糖水經過加糖、加水,甜度與風味還要一致,該怎麼做呢?

股東們大家都得出原糖、出調味水嘛!原始股東通常就是出一點點「原糖」,加上研發與經營團隊弄出美味的「調味水」,希望吸引後進的股東,出更多的「原糖」,大家和一和,弄出更多杯的糖水來賣咩。

和的方式不好,有人不滿意,自然就談不成交。

後進投資者,當然希望將來「擁有很多糖水」(股數很多)、「糖水好賣」(價格合理、大家願意買)。但是,在他們丟原糖進來的時候,原始公司的團隊,當然也不願意自己的權益被稀釋得太離譜---例如:佔有全公司股票 % 下降得很嚴重,以後能夠決定公司營運的權利就變得很小,甚至戴上「金手銬」完全失去控制權,公司等於完全賣掉

因此,通常都會採取「賣老股換新股」(賣「老糖水」換「新原糖」和成「新糖水」)的作法,就會很容易發生 5,000 萬與 500 萬的差別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
進階說明(較複雜,不想瞭解太深可不看):

股票交易市場跟飲料市場類似之處,在於「同樣是『 1 杯糖水』,既使使用的『原糖』量一樣多,甜度完全相同,價格卻不一定一樣,端看消費者覺得糖水價值多少」---這也是股票交易中,決定股價多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。

為什麼甜度相同,用糖量相同的糖水,價格會不一致呢?

舉例說明,這就像是同為可樂,「可口可樂」與「百事可樂」或其他可樂,帶給顧客的品牌形象不同,使用的香料與水……等原料的不同,就會造成顧客有喜好的差別。顧客會因此決定「要不要買?」或「以多少錢買?」。

當然,這價格不是單一顧客說了算,而會根據當時市場最多顧客同意的出價(很像拍賣市場)訂出來。這其中還有一些複雜的政府管理與法律規定,在此僅表過不談,有興趣者可以自行查閱股票交易書籍。

所以,一般股票的交易,可以很簡單的來看。

  1. 成立公司:假設每 1 杯「原糖」(現金)價格都是 10 元,剛開始公司實收現金多少錢,就代表擁有多少杯的原糖,將來可以賣多少杯的糖水。例如:收了 100 萬,將來就可以賣 10 萬杯糖水。

  2. 營運:營運過程可以視作「生產糖水」,因為公司的營運方針、產品,使得「原糖」被加了帶有香料與口味的「調味水」,進而變成「糖水」(股票)。以剛剛 100 萬為例,公司營運過一段時間以後,就有 10 萬杯糖水(10 萬股)可以賣了。

  3. 增資:為了公司能擴大營運,就可以「賣糖水」換「原糖」(資金),這就是問題的所在。例如:原公司其實只有 10 萬杯糖水,和當初的 10 萬杯「原糖」。現在想要拿到更多資金,把公司擴大,就只能透過「拿到更多原糖,跟政府登記宣告,所有原糖將來預計賣成多少杯糖水」。

但是,糖水的味道不能太離譜啊!最後決定用多少錢買「糖水」(股票)的,就是顧客(投資大眾)啊!公司上市櫃以後,「糖水」(股票)不夠甜或太難喝,價格就會不好(投資人認定公司價值,換算成每股交易金額)。

所以,要嘛「調味水」超受歡迎,一樣 10 元的「原糖」加進去,最後糖水可以賣 30 元,甚至 300 元;要嘛就只好用「原糖」的 10 元價格來賣。

甚至因為「調味水」不好,倒虧,一杯糖水還得賤賣不到 10 元,即「水餃股」是也。

希望這樣的解釋,可以更清楚明白。

2007-03-03

[事業] 集資 5,000 萬比 500 萬容易

昨天(週五)到 H 公司見資深副總 M 先生,談到未來是否可以合作的問題。

M 先生是我的舊上司,大家當年合作愉快,所以後來我離開 H 公司,一直都還有保持聯繫。

我們談到一個募資的問題:一間公司要募資 NT$ 5,000 萬,其實比募資 NT$ 500 萬來得容易

不熟悉資本市場與公司營運的朋友,可能會覺得這句話有違直覺。但根據過去幾年來的經驗,不論在世界何處,確實都有此一現象。

想瞭解成立一家公司的基本常識,個人建議可以看「富爸爸、窮爸爸」的系列書---它是一個系列,有些朋友一直以為只有出過一本,或者以為後面出的都一樣。甚至還有出很多類似書「騙錢」的離譜說法也流傳出來。

為此,我不得不花一些篇幅,為作者與出版公司平反一下。

其實,因為作者希望讀者不管從系列書裡面的哪本開始看,都可以很快進入狀況,難免有一些地方,好像會讓人覺得重複。但是,只要讀者有用心在讀書,應該不難發現,它是圍繞同一個主題沒錯,但每次講都是不同部分的細節

在這個忙碌的時代,有些人讀書喜歡「只讀梗概」,雖是無可厚非之事,但對於「富爸爸」系列書而言,就會錯失系列書中許多重要細節

不過,國內出版商有以此系列書類似的風格(紫色封面、黃色背條),另行出版其他理財參考書籍,並不在我個人的推薦之內,還請想要參考的朋友多加留意,以免買錯書。

請認明書本封面右上角一定會有一個「富爸爸」專用註冊商標:EBSI 四個字母,中間有十字線隔開。代表著來自四種「象限」的人: Employee、Business Owner、Self-Employed、Investor。還有,作者是「羅勃特‧T‧清崎」或「莎朗‧L‧萊希特」等人(都是老外啦!)

國內自行請其他作者撰寫的書籍,個人並非否定他們的價值。

只是,我認為那些書太過離題,跟「富爸爸」的主題「創業」沒有什麼關係,卻都用類似的形象出書,以便「搭順風車」促銷,很容易讓人混淆。這是國內出版商的行銷手法,個人不予置評。

回到募資金額的主題。

最簡單扼要的說明就是:有錢人不怕花錢,只怕花得沒道理

這種大金額投資案,投資人來自 Investor 象限,不是資產都以億或兆計算的個人,就是投資公司的法人。這些人的思考邏輯當然跟 E 或 S 象限的「個人散戶」,趨向小投資金額的心態不同。

也就是說,錢的金額絕對不是問題!考慮的是投資報酬率與風險控管

一家小公司,NT$ 500 萬就可以活命很久,是它的彈性與生命力。可是相對的,因為人員少,風險就高(重要的人爆肝,或出了意外怎麼辦?)。

而且,根據創投業人士的說法,這樣的公司「不堪投」。

股票面額政府規定每股都是 NT$ 10 元,交易價格則是「買賣雙方認定」為準。

  1. 投資這種公司若採取大金額,例如投資 NT$ 5,000 萬。則每股交易價格將形成天價!例如一股變成 200 元,等於新的投資人要把過去的花費幾乎全部買單。將來要把這些股票賣掉,就會變成不合理的離譜狀況(又不是股王,一股賣那個價格怎麼賣得出去?)。

    而且,若要新投資人拿到合理價格,那原公司擁有者與股東,股票就會縮水到幾乎等於沒有。

    簡單講,這就好像把整座水庫的水,往你家裡倒!不但沒幫助,根本就是一場災難!

    若投資人採取小額投資,例如就投個 NT$ 500 萬,那麼,擁有大額資金,動輒可以投資上億元的投資人,就完全沒有興趣。勞師動眾、耗時多日,最後只賺個零頭的幾百萬(例如:100 萬),有何好處?

    說句玩笑話,那些人真的是給你「每秒幾十萬個上下」,陪你玩這個小遊戲給自己找麻煩自己幹嘛?


  2. 小額投資,就只好找親友,找一般散戶個人投資者,出資能力大約就是 NT$ 5 萬 ~ NT$ 100 萬之間。

    真的要這樣一趟搞下來,股東數目必然暴增!相對佔股 % 比又超高的!(公司重大決議,還是以總共多少 % 股權通過為準)明明只有出一點點錢,卻每個都是大股東。

    而且,因為都是散戶,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經營公司的經驗,每個股東千奇百怪的意見還會特別多!必然搞得公司經營者烏煙瘴氣,根本腳步大亂,經營不下去!

    簡單講,好比一個人走路,卻有十幾個人在控制他的走路動作,不亂還成嗎?

    更何況,要說服這麼多原本就沒有很多錢的人,把那珍貴的要命的存款拿出來,又談何容易呢?

是以,集資 5,000 萬確實比 500 萬容易。

前提就是,集資者的公司要有一定的規模,例如本身的實收資本額就要至少超過 1,500 萬。而且,公司體質要健康,現金流要正常,還要有 Killer Product (或 Project)---殺手級產品或專案。只要公司賣相好,要找到單一個人或法人股東,投資超過 5,000 萬甚至數億,絕非難事。

或者這間公司完全是新創的,創始者自己就拿出 1: 1 的資金。例如,要募資 5,000 萬,就自己先投資 5,000 萬。

將目前〔網頁 / 文章〕加入書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