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-10-04

[產業消息, PC Game] 物理加速卡

次世代遊戲娛樂產業,3D 繪圖已經玩到快沒東西可以玩了,音效也從單音玩到多聲道支援,與電影看齊,接下來還有什麼進步的空間呢?

之前美國已經有發表過「物理引擎」的概念與軟體開發---要讓遊戲畫面裡的物件,不只看起來像真的,「動」起來也要像真的

但是,就像「 CPU 運算資源有限,玩家對遊戲畫面要求的胃口無限」一樣,顯示卡在約十年前獨立出來,成為 3D 加速卡。時至今日,市面上早就買不到「純 2D 『不加速』卡」了!

同樣動輒耗去數以萬次計的矩陣運算之「物理模擬」計算,這麼繼續「吃」 CPU 資源也不是辦法!而且,為求擬真,遊戲世界內的物件與日俱增,動輒以百萬計,物理模擬計算幾乎指日可待,遲早也會步上顯示卡的後塵。

果不其然,華碩先推出了這塊「純」物理加速卡!

(Asus PhysX P1)

由於之前美國發佈「軟體物理模擬引擎」的規格時,其設計完整、理論完備,可說賣相不差!足有成為物理模擬領導先驅的架勢!

所以,同事跟我在當時即興奮地討論這個引擎可能的未來,包括「成為 CPU 內建功能」、「結合成 3D 影像與物理加速卡」、「物理硬體加速卡」的可能性---這塊卡的發佈,比預料中來得有點早

當然,這應該只是第一代的物理加速卡,實驗性質可能比實用性質重。除了功能可預期必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以外,另外還需要許多搶手遊戲軟體的配合。距離「人機一卡」的時代,據個人估計,至少還需要八年以上的時間---若是要到達 50% 的普及率,則個人估計至少需要五年時間

除非 Intel AMD 等 CPU 領導品牌大廠,宣布在未來「 80 核心 CPU 」計畫內,仿造當年將只有軟體模擬的 MMX 功能,融入 CPU 設計的狀況,也同樣加入幾個核心的「物理模擬運算晶片」,成為電腦標準配備,這個時間才有縮短的可能---若走向與顯示卡合併的路線,因為要解決的問題不少,所需時間也將相去不遠

如果到那個時候,數力遊戲還行有餘力,應該也會在四年或五年內,投入相關領域的開發計畫

沒有留言:

將目前〔網頁 / 文章〕加入書籤: